二十大
欢迎您访问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菏泽分院)
返回首页
首页> 农科园地 > 农技推广

玉米发生涝害如何挽救?

作者:菏泽农科院    发布时间:2022-07-22

   近期各地降雨频繁,而且降雨量也不小,导致玉米发生涝害。玉米生长虽说需要大量水分,但是过量会影响其生长。发生涝害后,玉米就会生长缓慢,植株软弱,而且叶片变黄、茎杆变红,根系还会发黑并伴有腐烂现象,对玉米生长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玉米长时间被雨水浸泡,影响产量会更大。一般来说,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抗涝能力也有所不同,其中苗期最不耐涝,而当前各地夏玉米正值苗期,又正是雨季,所以常常发生涝灾。

  一、夏玉米苗期被水淹的危害

  1、根系生长受阻,由于田间有积水,隔绝了根系与空气的接触,导致根系不能正常呼吸,生长受阻,后续一些列问题都会出现(比如弱苗、后期易倒伏等)。

  2、草害严重,玉米苗期遇积水后,生长是受抑制了,但杂草却没有,杂草生长能力强,当积水退去后,长势一天一个样,不及时防治,带来很大的危害。

  3、土壤板结,夏天雨水下的多,干的也快,比如今天有很多积水,当它慢慢排完后,连续出现几天的高温太阳天气,地里的土壤会发生板结症状,同样的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4、病虫害加重,俗话说“一场大雨一场灾”,这里的灾不仅说的是水灾,还有病虫害的灾,一般情况下,大雨过后,是病虫害爆发的重要时期,不及时打药防治,后果不敢设想。

  5、倒伏,苗期的玉米也是会倒伏的,虽然苗小,但那种大暴雨再加上大风天气,也是会发生倒伏现象。


图片1.png 图片2.png

  

  二、夏玉米苗期被水淹的补救措施

  1、排水,及时排水是首要的步骤,可以等雨停了也可以在下雨过程中就去,不过建议还是在下雨前,就已经做好排水措施,可根据天气预报进行。 

  2、划锄中耕松土,等到雨水排出去以后,地里能下去人时,及时划锄,中耕松土,目的有2个,一方面避免土壤板结,增强了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根系以及玉米的正常生长,另一方面,对于杂草也有一定的防除作用,一举两得。

  3、除草,上面说了,划锄中耕能防除一部分杂草,如果田间杂草过多,还没有打过除草剂的地块,找个合适的天气,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以后,去地里喷打除草剂,由于处于苗期,正是除草的适宜时期(大于8片叶子要特别注意),可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二元或三元复配药剂进行喷打。

  4、倒伏处理,对于倒伏较轻的玉米,一般不用采取扶直措施,让其随着生长自然直立起来;对于倒伏严重,特别是匍匐的玉米,应及时进行人工扶直,建议两人配合,一人扶直,一人培土,培土高度以7-8厘米为宜,培土后要用脚踏实;对于茎折断的玉米,则要及时清除出田以免腐烂,影响正常植株的生长。

  5、根外追肥,对于发生涝灾的玉米田,土壤中的大量养分会随水流失,而且雨水过多对玉米的根系也有损伤,导致玉米吸肥能力下降。所以此时要及时进行根外追肥,以叶面肥为主(如尿素溶液、磷酸二氢钾溶液等),等到玉米恢复正常生长之后,再进行根部的追肥。

  6、防治病虫害,涝灾之后的玉米,由于田间湿度大,植株抗病性下降,极易诱发各种病虫害。虫害的话,除了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外,地上部分还有蓟马、粘虫等,常见的预防药剂有,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或毒死蜱灌根;蚜虫的话可用吡虫啉、啶虫脒;粘虫的话,可用甲维盐。其它苗期病害也很多,比如苗枯病、茎基腐病等,危害都很大,预防药剂分开来说,苗枯病可用恶霉灵、多菌灵等药剂;茎基腐病可选择代森锰锌、多菌灵、百菌清等,一次不行,间隔10天左右,再来一次。

  总得来说,玉米涝灾并不可怕,一定要关注好天气变化主要预防工作,而水淹过后,也要及时进行田间调查和病害的防治,以便让损失降到最低。(王寒冬 供稿)

 

 

 

 

                                                 

 

                                               菏泽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菏泽综合试验站

                                                       2022年7月22日

 


  • 上一篇:玉米褐斑病高发时期!!!注意防控!
  • 下一篇:蔬菜裂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纠错
    菏泽市农科院 版权所有 菏泽市农科院主办 菏泽市农科院办公室管理
    联系电话: 0530-5646314
    鲁ICP备09072676号-1 公安部备案号:37170202665986
    手机版
    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