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
欢迎您访问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菏泽分院)
返回首页
首页> 农科园地 > 农技推广

玉米褐斑病高发时期!!!注意防控!

作者:菏泽农科院    发布时间:2022-07-20

  玉米褐斑病为真菌病害,是玉米次要病害,近年来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呈现逐年加重的态势。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地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的嫩组织。自进入7月份以来雨水较多,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该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危害较重。

   叶片上的症状先在顶部叶片尖端发生,初浸染病斑为水浸状褪绿的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小病斑常汇聚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常连片致维管束坏死,随后叶片由于养分无法传输而枯死。成熟病斑中间隆起、内为褐色粉末状休眠孢子堆,休眠孢子埋藏于叶肉细胞组织中,叶片上病斑连片并呈垂直于叶脉的病斑区和健康组织相间的黄绿条带,这也是区别于其它叶斑病的主要特征。


5927845237665be4de99dfda7594d44.png518c346ebaed8539cfd033a439f2d9e.png

   

   叶鞘上的症状: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图片8.png 图片9.png


  发病条件:7、8月份温度高、湿度大,阴雨日较多,有利于发病。在土壤瘠薄的地块,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健壮,叶色深绿,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土壤中及病残体组织中有褐斑病病原体菌,高感品种连作时,土壤中菌量每年增加5~10倍。用有病残体的秸秆还田,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堆肥或带菌的农家肥使病菌随之传入田内,造成菌源数量相应的增加。玉米5~8片叶期,土壤肥力不够,玉米叶色变黄,出现脱肥现象,玉米抗病性降低,也是发生褐斑病的主要诱因。12片叶以后发生较少、较轻。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适时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或及时叶面补肥,用“碧先达50mL+扬彩70mL兑水15公斤于下午5时后叶面喷雾,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能力。②药剂防治;往年发生褐斑病的田块,在玉米4-5片叶期,用三唑酮类或戊唑醇等防治真菌药剂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③发病初期,及时用20%粉锈宁乳油3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2.5%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15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1次,喷2~3次:若在药液中加入适量叶面宝、磷酸二条钾、尿素等叶面肥,则效果更好。喷药时,要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和叶鞘。另外,施药时间应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避开高温时间。(王寒冬 供稿)

  

 

 

 

 

                                             菏泽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菏泽综合试验站

                                                    2022年7月20日

 


  • 上一篇:2022年棉花中后期管理技术
  • 下一篇:玉米发生涝害如何挽救?
  • 纠错
    菏泽市农科院 版权所有 菏泽市农科院主办 菏泽市农科院办公室管理
    联系电话: 0530-5646314
    鲁ICP备09072676号-1 公安部备案号:37170202665986
    手机版
    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